
江雪
朱践耳
展开剩余74%《江雪》这首作品采用古诗吟唱、古琴演奏与交响乐队合作,是一首单乐章的作品。古诗吟唱部分以吟、诵、唱相结合的方式,以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五言绝句诗《江雪》为创作材料贯穿全曲作品的意境及标题也由此而来。全诗为: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翁,独钓寒江雪。古琴演奏部分采用了《梅花三弄》的主题动机及相对完整的音乐主题贯穿全曲,根据现存最早的琴谱集《神奇秘谱》中记载:“晋代的'恒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,后人以琴为三弄焉。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故称之为'梅花三弄’。”用以表现梅花高洁、安详、芬芳、耐耐寒的品质,并常常被用来比拟赞美高尚而又有节操的人。
作曲家在《江雪》的演出诠释中写道,“这首交响曲,并非单纯的为古诗谱曲,也不在写柳宗元的个人业。而是借助于诗的意境,以吟、诵、唱相结合的手法,加上古琴新韵,站在今人的立场上,给以交响化、现代化的表述,以弘扬浩然正气的独立人格精神。作曲家将古琴和京剧吟唱的民族神韵与现代作曲技法、无调性和泛调性融为一体,既具有古朴深邃的凝重感,又富于新颖独创的现代交响乐的风格。
《江雪》
全曲以江雪三次不同形式的出现分为三部分。乐曲开头的引子部分,成功描绘了荒郊野岭、飞雪寒风的意境。
第一段主要用京剧当中的老生产唱法——吟《江雪》,声调细腻婉转,行腔悠扬,将乐队、人声、古琴完美的结合在一起。整段音乐使人感受到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,饱含深沉而富有动力性。
第二段主要用京剧当中的黑头唱法——诵《江雪》,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朱践耳先生想表达的古诗中诗人的一种怀才不遇,厌恶官场生活的气节。作曲家运用了多种手法,如钢琴的刮奏、木管的半音阶、快速上下行,打击乐的轮奏、全体弦乐的上滑音等,描绘了一幅风雪大作的场面。
第三段用近似于京剧当中青衣唱法——唱《江雪》,诗词省略的前两句,重复了后两句当中的寒江雪。两句的中间插入了引子处的音形,首尾呼应,既表达了世人皆醉我独醒,舍我其谁的独立人格精神,又刻画出求索者在浮躁的社会中执着孤独的身影,行腔轻重快慢的对比,表现出外柔内刚、超凡脱俗、潇洒清高的气节,全曲在安静的气氛中结束。
作品还运用了具有中国民间特色的打击乐器,如口弦、锯琴等,极大地丰富了乐曲的音色,对传统打击乐也进行了特殊处理,如“刷子拍鼓面”“用金属棒刮”“铃鼓蒙布”“用手指刮”等演奏方法,也是这部作品很有特色的表现形式。
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侵删掌上乾坤
发布于:北京市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